相逢总是短暂
2021.01.31
志愿活动在紧张又和谐的氛围中接近了尾声。
回想在疾控的这段经历,短暂而又珍贵。1月8号的下午,在宋波老师的带领下,大家8名研究生和13名本科生步行来到了长安区疾控。在门口登记完信息后,大家跟随着疾控老师来到了三楼会议室,工作人员简短地讲了几句话,然后进行了人员分配。会议结束后,我跟着老师来到了流病所,拼桌子、找座位、拉插线板、开电脑、交待工作、开始工作,中间衔接得很紧密,没有耽搁一点时间。当我坐下开始工作的那一刻,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疫情带来的紧迫感。我的任务是登记所有地区的来函以及发函信息,并将函送去电话流调组。对于初来疾控、业务不熟练的我来说,一张张的函让我有些手忙脚乱,我不知道该登记哪些信息,也分不清本地病例和外区来函。我一次次地询问老师,一次次地跟老师确认,生怕录错了信息,跟不上大家的节奏,拖慢了流调的进度。当时的我有些慌张,是老师一次次耐心的引导让我慢慢放松,逐渐熟练掌握了工作流程。在这里,我不仅提高了业务能力,增强了实践技能,也学会了高压环境下的情绪管理,更懂得了宽以待人的真谛。在老师的启发下,我对函处理也有了自己的见解,请示老师后,我在原有表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,使各项信息更加清晰明了,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。
我深知,说再多的感谢都不如付出行动支撑老师们的工作,故临别之际,我想谈谈工作中发现的小问题,希翼可以给老师们带来帮助:
1.信息没有得到共享造成劳动的重复。我发现我的工作和一楼信息组存在部分重叠,我认为这是因为信息没有达到最大程度的共享,所造成的重复劳动。如果可以,我建议流调组和信息组信息共享,及时交流,共同编辑一个共享文档,避免重复劳动。
2.因为函信息不全面导致流调工作无法进行。外区来函对于协查本区密切接触者至关重要,这就要求函信息应尽可能全面。如果函信息不明确,会导致流调工作无法进行。大家需回函询问或者采取各种措施确认被调查者的信息,一来二去,就拖延了时间。疫情信息的时效性是很重要的,希翼各地区疾控可以明确函的书写标准及内容,确保流调工作的顺利开展,从而保证流调的时效性。
目睹了疾控老师们的兢兢业业、日夜操劳,我敬仰的同时也很心疼。希翼我的小小建议可以给老师们减少些工作量,也希翼疫情早日过去,大家可以摘下口罩对重要的人说句好久不见。
(稿件由2019级学硕吕帅帅提供)
编辑:宣传部